在香港,電動車愈見受歡迎,這除了是受惠於政府政策及各方面的措施配合之外,全球「減碳」大趨勢亦吸引更多人選擇電動車。隨着電動車的銷量逐漸上升,其產業鏈由零件製造商到服務供應商等,都值得投資者關注。
在政府及私人企業合力推動下,截至今年7月底,全港的電動車數目已升至34,203輛,佔所有車輛總數約3.7%。
香港政府推廣電動車的政策多管齊下,除了提供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寬減之外
1,又推出多項完善電動車配套的措施,例如推動私人住宅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,以及把部分現有的加油站或加氣站轉型至快速充電站
2。此外,各大私人企業亦落力鼓勵市民轉用電動車,例如提供免費充電站、推出購買電動車優惠和專為電動車而設的特惠汽車貸款等。在政府及私人企業合力推動下,截至今年7月底,全港的電動車數目已升至34,203輛,佔所有車輛總數約3.7%
3。
由於電動車在路上行駛時沒有任何氣體排放,以電動車取代傳統配備內燃引擎的車輛,有助改善空氣質素,更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加上現時市場已備有更多更符合經濟效益、續航力更強、充電時間更短、車架結構更穩固的電動車供消費者選擇,令電動車市場需求有增無減。2021年,全球電動車銷量按年急升逾1倍至6.75億輛,佔整體輕型車輛銷售的比率升至8.3%,較2020年的4.2%大幅攀升
4。電動車銷售開始急速上升,正好反映全球運輸系統正在迎合「減碳」大趨勢、加速電氣化。
交通運輸電氣化的相關供應鏈及產業,包括半導體、激光器和傳感器技術、移動性軟件、電池生產和加熱/冷卻系統等等,這些行業與電動車市場一樣,擁有巨大增長潛力。
然而,電動車的市佔率仍然較低,與有效減少交通運輸所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,依然有一大段距離,因此可以預見未來交通運輸行業電氣化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。投資者如要捕捉這個機遇,與其在競爭激烈的電動車製造商之中艱難地挑選公司,不如轉而考慮同樣受惠於交通運輸電氣化的相關供應鏈及產業,包括半導體、激光器和傳感器技術、移動性軟件、電池生產和加熱/冷卻系統等,這些行業與電動車市場一樣,擁有巨大增長潛力。
透過投資供應鏈去捕捉電動車市場的機遇,無論哪一家電動車生產商最終脫穎而出,投資者同樣能夠受惠於電動車市場增長。此外,由於市場較少關注這些供應鏈企業,它們的增長潛力更有可能被低估。另一方面,電動車製造商在爭奪市場份額時將無可避免地面臨降價壓力,處於供應鏈的企業此時反而更有條件保持盈利,並為投資者提供可持續的回報。
總括而言,隨著全球交通運輸電氣化,一眾汽車製造商競爭激烈,最終總會有贏家輸家。投資者如想把握當中機遇,可留意未被發掘的相關產業鏈企業,除了可捕捉當中的投資機遇,更可為推動全球減碳作出貢獻。
探索晉達資產管理的減碳投資方案:
www.ninetyone.com/decarbonise